当前位置:首页 >> 韩真真

时最小渔村里成立的交响乐团如今跻身国内乐团第吴日言杨哲物乐团郑伟康神秘园z

2022-09-21 14:53:58  乔瞧娱乐网

小渔村里成立的交响乐团,如今跻身国内乐团第一方阵

1982年深圳交响乐团建团汇报演出合照

深圳,上世纪70年代末还是一个小渔村。1980年,中国在此设置了第一个经济特区,时任领导当时即下决心要组建一支与这个城市相匹配的交响乐团。

1982年,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深圳交响乐团成立,用音乐为这座城市奏响了变迁的进行曲。

如今,深圳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交响乐团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跻身国内优秀职业交响乐团行列,名声享誉国际乐坛。

文 |孟绮 纪晨

三个音乐院校毕业生组成乐团

林少岭是深圳交响乐团第一批成员之一。作为1977年恢复高考后的首届毕业生,林少岭1981年夏天从星海音乐学院小提琴专业毕业。她一心想进交响乐团,可是家乡汕头没有交响乐团。这时一个机会向她招手——深圳即将成立交响乐团,正在面向全国高校以及文艺团体招人。林少岭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通过了考核如愿进入乐团。

由于首批通过考核进入乐团的成员只有十几个人,加之深圳方面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地方拨给乐团使用,于是深圳文化局出学费,让这十几位来自星海音乐学院的乐手们继续留在学校里深造,并在学习之余进行排练。1982年夏天,乐团又先后从星海音乐学院、沈阳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招收了一批毕业生,这一南一北一中间三拨儿人汇聚深圳,宣告深圳特区乐团正式成立了。上世纪80年代末,乐团中的歌唱演员、舞蹈演员被分出乐团,成立了深圳歌舞团;深圳特区乐团正式更名为深圳交响乐团。

聂冰

深圳交响乐团现任团长聂冰与深交的缘分始于1982年1月,当去产能产业获益时正在沈阳音乐学院读大四的他被系里的王书记叫到办公室。王书记告诉他深圳一支招聘小组到学校挑选优秀毕业生,问他愿不愿意去深圳的交响乐团工作。聂冰当时看过一部关于走私题材的电影,电影中的深圳灯红酒绿,充满了各种诱惑,也令他感到有些顾虑。对于特区的发展能不能成功,还是个未知数,加之当时父亲生病需要人照顾,因此他没有选择去深圳,毕业后回到了家杨正恩乡哈尔滨,进入哈尔滨歌剧院工作。两年后,当时的女朋友、后来的太太去深圳演出,看到到处的工地以及平地而起的高楼,她强烈感受到“深圳速度”给这个昔日小渔村带来的变化。经过一番努力,1985年聂冰正式加入深圳交响乐团这个大家庭。

在这之后的30多年里,从乐队队长到副团长再到团长,聂冰见证了深交的成长与变迁。据他回忆,深交成立之初,整个深圳的财政都非常困难,但即便这样,政府也坚持支持文化发展。在聂冰看来,经过近40年的不懈努力和奋斗,深交始终与城市齐头并进。

食堂排练成就1985年首演

当时的乐团艺术室主任陈金明回忆,那时在深圳,大家更愿意看热热闹闹的歌舞表演,对于交响乐是什么还没有明确概念。一次他打车和司机说去深圳乐(yuè)团,司机一脸疑惑地表示不知道深圳乐团在哪里,并打趣道:“深圳乐(lè)团倒是有很多。”

深圳交响乐团便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起步的。他们的第一个落脚点是深圳文化局办公楼,文化局还专门腾出几间房子,放上上下铺作为宿舍。后来,深圳在如今的黄贝路拨了一块地给乐团。乐团首任团长王玉成,进入乐团的第一项任务就是在黄贝路建房子、盖宿舍。经过一年的建设,有三个并试图在刚果民主共和国推出新的采矿项目门洞的一座六层小楼建成,乐团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容身之地”。如今,这栋六层小楼在高楼林立的黄贝路上很难引人注目,但在1984年时,附近还有大片稻田,远远能望见小楼,那里就是乐团的家。

在聂冰的印象里,深圳1985年的夏天显得格外热,没有空调,整个乐团只有一个老式的灯式电扇成日嗡嗡地响着。当时交响乐团已经有70多名乐手,没有能同时容纳这么多人和乐器的排练室,乐团每天就在食堂大厅里进行排练。每当临近饭点,就能闻到饭菜的香味、炒菜的油烟味,特别考验意志力。每到晚上,大家都在蛙鸣中入眠。

当年“十一”期间,乐团终于迎来了第一场交响乐演出,演出地定在深圳剧院,这里是深圳最早的剧场。当晚整个剧场几乎座无虚席,乐团演出了《黄河大合唱》和贝多芬《第五交响曲》。这是当时的四个经济特区中,第一支城市交响乐团的专场音乐会。

深圳交响乐团成立于1982年,首演却在1985年。林少岭解开了这个谜团:“从1982年我们到了深圳,马上就开始到市政府、文化局等单位进行一圈演出。之后的几年里,不断吸收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材我们深入工厂、工地周冰倩、学校、社区演出。那时团里还有歌舞演员和民乐演奏家,为了贴近与观众之间的距离,还用管乐演出过一些香港的流行音乐。随着乐团人数的不断扩充,直到1985年所有的声部才在编制上配齐。这一年的国庆,我们终于演出了一场从头到尾都是交响乐的大型音乐会。”

发展、改革、创新的探路者

2017年9月19日,深交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李斯特音乐大学音乐厅演出。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深交走到今天,经历了艰辛与坎坷。在经济的高速发展中,深交总是最先出现问题的乐团,也是最先改革、最先实现突破的乐团。

乐团成立初期,一直没有固定的指挥,直到首任指挥姚关荣的到来,才让乐团的排练步入正轨。但随着深圳的高速变化,越来越多的欲望“钻进”乐手们的心中。上世纪80年代末,指挥家张国勇与深交第一次合作,郑贤民演出在体育馆进行。一位莅临音乐会的香港拍下了一张令张国勇至今都难以释怀的照片——照片中,演奏员们座椅下的摩托车帽深深印入他的脑海。“当时,这些演奏员每晚都会去‘炒更’,他们要在音乐会结束后继续赶场,以赚取更多薪金。这真实反映了深圳旧时文化和精神生活的贫瘠,以及演奏员们的心态——音乐技能是养家糊口的‘工具’。”1993年,深圳交响乐团发生了“罢演事件”。随后深圳市进行了全市文艺体制改革,乐团率先打响了文艺体制改革的“第一枪”。姜本中临危受命担任团长,乐团通过改革起死回生。

深交在自我探索的路上努力前行,很早就开始引进国外优秀乐手。2008年,乐团邀请德国指挥家克里斯蒂安·爱华德担任音乐总监;2016年,聘请80后青年指挥家林大叶出任音乐总监……

对于今天的深圳以及深圳的文化发展现状,聂冰感到很欣慰:“深圳,是全国第一个有大剧院的城市。艺术可以迸发出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能让这片土地上的人和外来人口爱上这座城市。”

观潮

与时代同行

——忆改革开放与深圳交响乐团

文 | 张国勇

2018年,中国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这40年,中国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和示范窗口,高度浓缩了这一个时代的精华。它从一座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现代化国际都市,奇迹般崛起于中国南方,绽放夺目光彩。改革开放让深圳人释放了强大的活力,事事勇为人先,敢闯敢试,这也是改革开放的精神实质之一。

几乎与特区同时成长的深圳交响乐团如今已跻身中国交响乐大军的第一方阵,它是国内第一支应邀走进国家大剧院的地方乐团,也是第一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专场音乐会的亚洲乐团。随着历年的国外巡演、乐季音乐会的推出,深交早已被观众熟知。近年,凭借《神州和乐》《交响山歌·客家新韵》和“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等品牌系列的推出,深交已成为深圳文化建设的一面旗帜。作为深圳交响乐团第一任音乐总监,我为深交的发展倍感欣喜,而每每回忆起当年创业情景,也总免不了感慨万千。

上世纪80年代末我与深交第一次合作,那时交响乐刚刚在中国起步,没有音乐厅,也没有市场,我们不得已在体育馆进行演出。1990年前后,放眼整个深圳,全民投身经济建设的热情空前高涨,深圳的经济发展驶入快车道,市民都还来不及惊叹“深圳速度”创造出的一个又一个经济奇迹,更别提顾及文化了。

上世纪90年代文艺体制改革前的深圳交响乐团可谓熊汝霖举步维艰,百废待兴,整个乐团士气低迷、人心涣散、纪律不整。当时深圳市委宣传部、文化局下决心改变深圳文化落后的现状,决心创建一支职业化、高水准的交响乐团,重组深交。1999年,我受邀担任深圳交响乐团首任音乐总监,临行前,李德伦老师亲自给予我许多忠告,但我是一个喜欢挑战的人,非要试一试不可。上任伊始,我碰到了许多阻力:有对管理模式的非议、对排演任务的消极怠工,也有帮派林立的分裂局面和思想沟通交流上的不畅。幸运的是,我与当时共事的团长陈川松志趣相投、配合默契,我在前方进行业务建设,他在后方行政支持,深交体制改革的序幕也就此拉开。乐团相继制定了职位分类、竞聘考试、绩效考核、工资分配、奖勤罚懒等一整套方案,同时,在乐团创新式地施行全员聘任制、引进外援。随着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举措,深交很快成为一支职业化程度较高的专业乐团,同时,也对后继成立的国内乐团起到了很好的先锋示范作用。

- THE END -

钦州职业装
沁阳市试验机
阳江试验机
宣城西装
相关资讯
友情链接